《程序》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程序》作出修订,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效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规范执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保障交通违法行为异地处理、便利租赁汽车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等措施实施,更好地交通参与者的权益。
按照原,机动车驾驶人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明确机动车驾驶人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的,既可以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处理,也可以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方交管部门接受处理,行政处罚按照发生地的处罚标准执行。
为提升交通违法行为的告知率、处理的及时性,新缩短了交管部门审核录入时限,由原来的十日减少到五日,并拓展了告知渠道,交管部门应当通过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时,增加了交通在执勤执法时发现机动车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的,当场告知当事人的。
为保障法律文书能够得到依法、及时、规范、有效送达,新在原有直接送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文书的邮寄送达、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方式,明确电子送达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方式,同时了公告送达程序。
为及时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明确当事人经交管部门通知仍未主动接受处理的,交管部门在依法严格履行交通违法行为通知程序,告知处罚内容和当事人享有的后,当事人既未提出也未及时处理的,交管部门可以直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交通技术设备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信息,能够确定实际驾驶人的,交管部门可以将该交通违法记录由机动车名下变更至实际驾驶人名下。下。
这一将进一步推动便利处理租赁汽车交通违法措施落地见效。新的实施将惠及广大承租驾驶人,预计每年将为租赁企业节约数亿元的运营成本。
为进一步提升道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参与,新明确对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同时,为社会良好风尚,交管部门将通过严格规范群众举报的范围和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恶意举报等方式,确保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得到良好地执行。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对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新《程序》还对检验酒驾醉驾违法犯罪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以及重新检验等程序进行了规范,并增加了与保险监管机构建立交通违法行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联系浮动制度等内容。
据了解,《程序》于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该的实施,对规范交管部门执法行为,交通参与人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启动相关研究工作,起草了修订稿,并多次征求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意见。2019年10月,通过中国法制信息网、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